最近在知乎看到一个热评,“为什么滴滴打车都烧了几十亿却忍着不赚钱,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?”
一个高赞回答:
大家都卖橘子,我家底丰厚我也去卖橘子
起初大家都定价一块一斤,我突然去亏本卖五毛一斤,大家蜂拥而至来我这儿买橘子。做着亏本的买卖大家骂我憨批。
慢慢的别的摊贩做不下去了退出了市场,而有的摊贩慢慢也开始减价售卖。
顶不住压力我找了个财大气粗的合伙干,慢慢做到市场只有一两家卖橘子的
这时候我想时间已经差不多了,和竞争对手商量合并一起干,就这样市场只剩下一家卖橘子的。
大家想要吃橘子都会来我这儿买,一来二去大家也都默认了买橘子找我,做起了品牌效应。
然后开始一点一点的涨价,每次只涨一点点,这时候大家买橘子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,只能来我这儿买。
有一天我涨到了一块钱一斤,大家还是笑呵呵的来买橘子,这个时候大家早已忘了当初这个橘子一块钱一斤。
我只是先花了钱赶跑了竞争对手,吞并了一个完整的市场。
当垄断了市场想挣钱太容易了
虽然目前滴滴并没有完全垄断市场,但也是当之无愧的网约车龙头,因为当时每日的快车订单量过亿,滴滴就占市场份额的60%左右呢~